蔡明介以形容天氣“風和日麗”開始了他在臺灣聯發科技(MediaTek)總部的講演。作為2009年全球Fabless排名第4位的聯發科技掌舵人,在他親掌手機業務后,仍在百忙之中抽時間會見媒體,可見他對于大陸市場以及公司形象經營的重視。
演講題目是“聯發科技成長演進之回顧”,還是他喜歡的管理和策略話題,并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產品計劃,而是聯發科技成長過程的總結和考慮。也正是在他的思想引導下,成立于1997年的聯發科技創造了一個個業界的奇跡。
在臺灣被尊稱為“IC設計教父”的蔡明介在演講中頻繁使用的是“白牌”,微妙地反映出其對聯發科技產品的定位,而近期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又會使聯發科技的未來走向何處?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蔡明介
1個理論和n個奇跡
“破壞性創新”是蔡明介推崇的理論體系的精髓,體現出商業模式創新在技術創新的支持下所呈現出的無比強大力量。
“聯發科技所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引導和創造了一個新市場,使原來價格高昂的手機快速走向大眾,即針對市場的破壞性創新!”他這樣總結了聯發科技在進入手機領域后所取得的成就。
在他的觀點中,技術突破之創新成就了一大批領先的公司,包括從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發展至互聯網、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一舉成名的IBM、Microsoft、Google等公司,也包括在半導體領域由真空管發展到晶體管直至IC演變過程中出現的Intel等公司。
“領先者一直推動著技術前進,但隨著技術不斷前進的同時,用戶的需求不見得同時都在向高端發展。這時,一個先進的競爭者進來,就產業進行破壞性創新,就是說可以用技術產生更低成本、更完整的解決方案,”蔡明介表述了他的理論,“我們需要技術創新,但商業模式或思維創新更重要。”
他以過去10多年來Fabless產業的發展來佐證他的觀點,認為技術成熟度提高、產業規模變大使Fabless得到飛速發展,而其結構上的彈性優勢,使得公司可以專注于IC的開發,并適合未來的發展需求。“這種產業分工以及聯發科技所涉入的手機新市場都是由商業模式創新所帶來的。”他說道。
在聯發科技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屢創業界奇跡,包括CD-ROM、DVD、DTV解決方案,以及手機平臺解決方案,成為一家全球擁有5,000多名員工(其中中國內地約2,000人),2009年營業額為34.8億美元的領先芯片設計公司。
下一個奇跡?
那么,n+1、n+2、更多的聯發科技奇跡將會如何發生?將會在哪里發生?
蔡明介并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但從他分析的一組數據中相信你會看出端倪:
2005年全球60億人口中,消費能力介于1,500美元至5,000美元的人口數量約為12億,而介于同樣消費能力的人口數量在2015年將增至22億,增長率為83%,遠高于其它消費能力人口數量的增長率。
“這個高增長率將保證未來10年全球新興平價產品市場的爆發力,”他強調,“同時,新興國家的市場巨大。”
打入全球手機供應鏈的切入點
“山寨機的概念已過時,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本土手機廠家的力量已越來越強大,并且開始形成品牌效應,對于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聯發科技的一位高層表示。
目前聯發科技的手機解決方案已滲透至全球近120個國家,多家一線國際品牌,包括LG、摩托羅拉、Sharp、Philips等均采用了聯發科技的解決方案;同時,中國的前10大手機品牌都是聯發科技的用戶,聯發科技在大陸的直接客戶超過200家,助力中國手機產業每年有超過2萬個機種問世。
聯發科技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包括高性價比以及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其中的重要部分包括硬件和軟件的參考設計,均以電子版形式提供,方便用戶修改;推薦配套器件和制造廠家;提供模擬器和仿真器等。聯發科技每年開發100至200種新功能,免費提供給用戶。
但這并不是全部……
完善配套的增值服務使客戶可實現更短的上市時間。聯發科技在總部和其它分部建立了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為用戶預先測試手機性能,以減少入網許可證申請時間;專用輻射和信號靈敏度測試儀幫助及時發現設計缺陷;CMOS攝影色彩調整工具可幫助設計廠家達到高價格手機的圖像效果等。
面對競爭的壓力,聯發科技的芯片升級速度也在加快。
2010年10月推出的智能手機基帶芯片MT6516支持Android 2.1,預計在2011年初推出支持2.2版本的3G智能手機解決方案, 并于同年開始對營收產生貢獻;MT6253在2010年10月的出貨量每月已達到2,000萬套。
3G可能將是聯發科技進一步打入全球手機市場的一個切入點。
針對中國市場,在聯發科技收購傲世通后推出的組合方案TD BB(AST 2001)+ MT6236為TD方案提供了集成化平臺方案,并降低TD的設計門檻。而TD+WCDMA的雙3G雙待平臺正在開發之中,而終極目標將是單芯片3G解決方案。
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3G以及B3G的聯發科技芯片在中國陸續上市,同時, 聯發科技將利用其高性價比的優勢同時向發達國家滲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