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2/M20/SPA7210B 外型對比
當前市面上,有三款定位相仿、價格相近的微型音箱產品,它們分別是漫步者M20、創新T12、飛利浦SPA7210B,售價均為290元上下,三者形成了明顯的競爭關系。這三個品牌均是知名品牌,都具有強大的設計能力,作為消費者,該如何選擇?今天這篇測評即三者的對比,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讀者能了解到三者之間的差異性。
創新T12、漫步者M20、飛利浦SPA7210B微型音箱大小對比

創新T12

漫步者M20

飛利浦SPA7201B
三款音箱造型風格迥異,SPA7210B線條圓潤,而M20則走了完全相反風格,線條剛硬凌厲,T12則介乎兩者之間。從體積上看,SPA7210B明顯更大,M20和T12體積接近,T12更高而M20更深一點,兩者占用桌面的面積都比SPA7210B小。三者的造型都不是標準的幾何體,并沒有出現正方形截面的設計,這對降低箱體內駐波都有好處。
T12/M20/SPA7210B 聲學結構的差異
三者的聲學結構完全不同,形成鮮明的對比。

創新T12——箱體背面的被動輻射振膜
T12在箱體背面,安裝一張被動振膜,又叫被動輻射振膜,俗稱空紙盆,這種結構屬于倒相式結構的一個旁支。它成為近幾年來微型音箱低頻量感欠佳的一種解決方案。在揚聲器工作時,會壓縮箱體內的氣體,從而驅動空紙盆,空紙盆進而驅動箱體外的空氣。我們知道,低頻量感其實與揚聲器推動的空氣體積有關,傳統的方法是通過加大揚聲器口徑來增加振膜的面積,或者將揚聲器的工作沖程設計得更長,這樣就能推動更多體積的空氣來產生足夠的低頻,而使用被動輻射振膜,能達到增大振膜面積的作用。
這種結構并不是沒有弊端,由于空紙盆是無源的,它的可控性比較差,當無源振膜大幅度工作時,其低頻速度會變得響應不過來,容易變得混亂。

漫步者M20微型音箱——密閉腔體
M20算得上是個異類,采用的是密閉式聲學結構。這在音箱設計中屬于非主流,對于微型音箱來說,更是如此。所謂密閉,即箱體完全封閉,箱體內外的空間完全隔絕。這造成了密閉式與倒相式聲學特性的差異,當揚聲器工作時,密閉結構的箱體內外氣壓差更大,施加到振膜表面的反作用力也就更大,形成頂托作用,如同一個無形的彈簧。密閉箱體它會限制揚聲器振膜的沖程范圍,這會影響到低頻的量感,另外,密閉結構中的揚聲器振膜向后運動時,不能形成有效的輻射,例如通過倒相孔導出聲音,因此密閉結構的效率相對較低。但這種結構對聲音質感的提升卻是十分明顯的,它有更為平滑的低頻衰減特性以及理論上最佳的瞬態表現,對解析力、結像力的提高也有幫助。

飛利浦SPA7210B——使用了倒相結構
SPA7210B采用的是倒相式結構,這種結構具有更高的電聲效率以及更深的低頻下潛度,倒相式是當前音箱最為主流的聲學結構。SPA7210B并沒有從聲學結構上挖潛,相對另外兩款產品,它使用的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大箱體體積和揚聲器口徑。
從三者采用不同的聲學結構可以看得出各自聲音取向是有差異的,SPA7210B傾向全面平衡的聲音,T12的設計重點是量感優先,M20則是以質感優先。是不是意味著SPA7210B的設計理念要更加先進一些呢?在我們看來,并不是這樣,微型音箱體積實在有限,設計中有所舍取才是更加明智的選擇。當然,設計理念是一回事,最終表現又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是說誰家的理念更好產品就一定更好。
另外,聲學結構的不同,也導致了擺位的不同,T12背后有大面積的被動振膜,因此它不宜擺放得太靠墻,M20和SPA7210B擺位可以隨意得多。
T12/M20/SPA7210B 揚聲器與分頻器的差異

SPA7210B高音揚聲器

SPA7210B高音揚聲器背面

SPA7210B高音揚聲器
SPA7210B采用的是雙分頻設計。高音振膜材質為未知,應該是鋁質振膜,直徑3/4英寸。低音揚聲器口徑三英寸,紙質振膜,這種尺寸在微型音箱中已經屬于“大口徑”了。追求更加全面平衡的聲音的設計理念,在這里也得以體現。雙分頻設計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分頻裝置,但令人遺憾的是,SPA7210B并沒有使用專門設計的分頻器,而是簡單的使用了一個電容來解決。

漫步者M20的揚聲器

創新T12的全頻揚聲器
T12和M20采用的是全頻帶揚聲器,全頻帶揚聲器不需要分頻,這類音箱的設計實際上要簡單一些。所謂全頻帶,并不是指20-20kHz的范圍,實際上,全頻帶揚聲器受限于口徑,響應范圍其實有限,口徑大的照顧不到高頻,口徑小的低頻不足,但全頻帶卻又一個無敵的優勢,所有聲音由一張振膜發出,它能有效的解決聲波相位問題,使得聲音變得飽滿有形態。關于全頻帶揚聲器的優勢,請閱讀《小音箱音質優勢說 》[作者: 夏昆岡 ] 一文。雖然都是全頻帶揚聲器,但T12和M20的并不相同。
T12揚聲器采用了復合紙振膜,振膜截面呈指數型曲線,防塵帽比常見的那種軟,看上去像棉線編織并做了過膠處理,振膜振動的時候,防塵帽一樣能起到振膜的作用。M20的揚聲器采用的是鋁合金振膜,振膜截面也是呈指數型曲線。通常情況下,金屬振膜具有更高的頻率響應范圍和更好的解析力、瞬態,而紙質振膜的聲音會更加柔美。
T12/M20/SPA7210B 功率的差異

飛利浦的SPA7210B使用的LV49152功率放大器芯片
SPA7210B采用的是Sanyo LV49152 D類功率放大器芯片,音箱RMS功率2X10W,飛利浦在宣傳時卻使用了一個“音樂功率40W”的賣點,請千萬不要受宣傳的誘導,這個參數是注過水的。

創新的T12使用的TDA7491PD類功放芯片
T12采用的是ST TDA7491P,這也是一顆D類放大器芯片,T12的額定功率為2X9W。

漫步者M20使用的TDA7266SA功率放大器芯片
M20使用的則是TDA7266SA,這是一顆AB類的放大器芯片,不過這款芯片與其他AB類放大器有個很大的不同地方就是,它的發熱量并不是很大。M20的額定功率為2X5W。
在音箱設計當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可以視為技術流派的差異。國產品牌的音箱產品,比較偏向于使用AB類的功率放大器芯片,大部分國產品牌認為AB類的聲音會更好一些,而洋品牌的產品則熱衷于使用D類放大器芯片,這類放大器具有十分高效的電聲轉換效率。其實,在實際使用中,芯片是什么工作類已經并不重要了,高效的轉換率卻能帶來實在的好處,T12和SPA7210B的功放芯片上都沒有散熱器。
T12/M20/SPA7210B 附加功能和音質差異
附加功能差異:
這三款音箱都賦予了音箱之外的功能,方便用戶使用,我們認為低價產品追求更好的實用性,這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SPA7210B主箱上有一個USB插口,這個USB插口能為移動設備提供充電功能,但它并不能當做一個全功能的USB口使用,它無法實現數據交換。在副箱的底部,設計了一個繞線器,可以收納多余的喇叭線,這個設計很巧妙。另外,主箱的前面板上設計有耳機輸出和第二路信號輸入。耳機輸出時沒有功率放大作用。
T12的附加功能相對簡單,在主箱面板上設計有耳機輸出和第二路信號輸入。
M20的背后集成了USB 集線器,測試表明,這個USB集線器進行比較快速的寫入速度,實測寫速度為27740K/s,它也可以為其他移動設備提供充電服務。M20還集成了USB聲卡,但集成聲卡的品質很一般,這個功能的實用性并不強。M20沒有耳機輸出和第二路線路輸入。
音質差異:
關于三者的音質差異,我們拉一張表,供各位參考。

點擊查看大圖
簡而言之,SPA7210B頻響寬,中頻表現最差,動態相對好。T12高頻偏暗,低頻量感最足。M20有著杰出的中頻和瞬態表現,但低頻量感相比則明顯不足。這三款微型音箱擺在一起時非常有趣,完全不同的外形完全不同的聲學結構以及完全不同的聲音特點,讓用戶很容易通過各自喜好進行選擇,我們認為,偏好低頻的用戶會選擇T12,偏好中頻的用戶則會傾向選擇M20,SPA7210B的競爭力相對差一些。
評測總結:
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它們之間的競爭關系,而應該看到另外一面,即品牌之間的合作關系。290價位上出現這么三款產品,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幸事,它能幫助消費者消除對微型音箱的疑惑,這對促進行業變革都是大有幫助的事情。在回過頭再看產品,這三款產品在設計上都有繼續完善的空間,希望各家再接再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