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計算機(Wearable Computer,俗稱可穿戴設備)是新式的人機交互,今年已有Fitbit Flex表帶、谷歌眼鏡和三星智能手表Gear等設備面世,未來幾年可穿戴式將市場化,影響或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那么什么是可穿戴式設備呢?

可穿戴式設備之父Steve Mann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相關領域的研究,并在1998年的《Definition of “Wearable Computer” 》中給予了明確的定義:
A wearable computer is a computer that is subsumed into the personal space of the user, controlled by the user, and has both operational and interactional constancy, i.e. is always on and always accessible.
可穿戴式設備是由用戶穿戴和控制,并且持續運行和交互的計算機設備。
例如眼鏡和腕表等可穿戴式設備,通常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操作模式和其六個基本屬性。
三個基本操作模式是:
1.持續性(Constancy)。設備是一直運行,時刻準備與用戶交互,而手機是解鎖屏幕之后才能交互。信號流是從人到設備,從設備到人。
2.增強(Augmentation)。用戶其他事情時,設備同時在運行并為人服務,增強智力或者感官。
3.調解(Mediation)。手機是手持設備,而可穿戴式設備可以成為身體的裝備,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封閉(Solitude):設備可以作為信號過濾器,比如廣告等不希望看到的媒體。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改變我們對于現實的認知。
隱私(Privacy)。在手機上輸入密碼或者使用電腦工作,是有可能被其他人窺視?纱┐魇皆O備可以像衣服一樣保護我們的隱私,其他人并看不到我們與設備之間的交互過程。未經過你的允許,他人是不能操作設備的。
設備與肌膚接觸,可以測量人體生理指標,將與人融為一體。

六個基本屬性是與人機協同相關的信息流路徑:
1.不獨占用戶注意力(UNMONOPOLIZING of the user’s attention):與設備交互是次要活動,用來調解(增加,改變或減少)感官能力。穿戴一定時間后,你可能忽略它的存在。
2.不限制用戶(UNRESTRICTIVE to the user):可以在做其他事情(比如跑步)時使用它。
3.可被用戶注意(OBSERVABLE by the user):當需要時,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設備上。
4.可被用戶控制(CONTROLLABLE by the user):自動化運行情況下,用戶隨時可以“手動”控制它。
5.關注環境(ATTENTIVE to the environment):有環境意識,多模式,多種感覺并用。
6.與他人交流(COMMUNICATIVE to others:):可以作為與他人交流的媒介。
可穿戴式設備將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Steve Mann甚至將其與火藥發明相提并論,或許像科幻片中一樣,人將全副武裝電子設備。進入大眾消費領域的前期,可以實現如下功能:

1.攝影。完美的第一視角信息存儲,也可以用來幫助記憶。
2.增強現實。增強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
3.輔助視覺。對于弱視人群,眼鏡過濾或簡化視覺信號的輸入,從而輔助視力。

4.運動和醫療健康。設備隨時檢測記錄人體的運動狀態和身體指標,幫助用戶調整生活習慣,也能在危險情況下及時發出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