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3W創新傳媒舉辦的“可穿戴設備大爆發”系列活動上,著名科技評論人王自如表示,智能手機已成了紅海。可穿戴設備的機會,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們對新事物的容忍度較高。因此建議可穿戴設備創業者不能做成大而全,最關鍵的因素是發揮可穿戴設備作為手機延展的功能,替換手機一些功能。以下是此次活動的干貨精選。
可穿戴設備能否形成規模產業
技術的成熟與硬件的升級換代,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驅動力。昆天科微電子市場部副總裁洪炳坤認為目前的技術水平毫無懸念,完全可以支持產業發展。尤其是蘋果智能手機這一跨時代的產品的推出,帶了很好的頭,成為驅動力。他認為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速度可能沒智能手機那么快,但大勢不可擋。目前iOS和Android兩大平臺的開放為可穿戴設備產業規;蔀榭赡。
從產業需求來說,著名科技評論人王自如認為在功能機時代,手機就是通話和發短信,9個按鍵。在蘋果手機上市之前,沒有人覺得手機要是觸控的。這種大需求、大趨勢是需要人去挖掘的。所以要引領潮流,要有一個領先的公司去推動這個行業發展。穿戴式設備的火熱不僅帶動了本行業本身的發展,更帶動了上游、下游產業鏈,就像手機的發展帶動了電池、顯示技術的發展那樣,可穿戴設備成為交互方式的一種新訴求——更加人性化的訴求。同時王自如也指出,產業形成和產業繁榮是兩個概念,有待研究。
德迅投資總監鄧海韜從投資角度,純的硬件或純的軟件都不是未來趨勢,未來肯定是軟硬結合的。盡管大部分原來投資互聯網的投資人普遍表示對硬件創新應用看不太懂,還處于旁觀狀態,但已有投資圈開始試水投資一些硬件創新項目。如果項目確實有市場需求,且團隊對軟件和硬件都了解,他們會考慮投資。
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結合的N種猜想
業界有不同的觀點,認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兩者結合可能會出現顛覆,延伸,分割等多種可能?仆ㄐ境菭I銷副總裁劉宏蛟認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無論未來會不會被取代,可以肯定的是趨勢是產業的融合和跨界,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猜想一:未來可穿戴設備將會取代智能手機
德迅投資投資總監鄧海韜認為未來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創新硬件最終真的可能顛覆智能手機。
猜想二:可穿戴設備只在某些方面是智能手機的補充
宇龍酷派高級工程師王志剛在線上發言,他認為智能手機已發揮到極致,可通過可穿戴設備把手機功能做進一步的提升,實現硬件創新。硬件將在信息傳輸、肢體感知等領域作為智能手機的有益補充,但智能手機將仍是主體。
猜想三: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硬件創新將分割智能手機應用
科技評論人王自如認為,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的結合有三點,同步、管理和人機交互。同步是把可穿戴設備獲取的人體數據隨時隨地的體現在手機上,獲取有價值信息;管理是把同步獲得的數據通過手機傳到后臺服務器上,并進行分析,給出建議,以便用戶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人機交互就是讓設備與人的交互更加智能化。昆天科微電子市場部副總裁洪炳坤認為未來可能會有包括INWATCH,GOOGLE GLASS在內的應用于信息傳輸,肢體感知等人機交互的多種硬件創新設備。智能手機可能會回到最初的原始狀態,用于電話接聽,而包括手機和多種硬件創新設備在內的多種設備組合則依據不同人的喜好而異。
硬件創業的三大門檻
與會嘉賓認為可感知領域,健康領域是被看好的硬件創新的應用領域。大公司可以做大應用,小公司創業,一定要集中在某個細分領域,每一個應用場景就是一個創業機會,而且一定要從用戶體驗出發,滿足用戶需求。
與會嘉賓認為硬件創業在技術上是沒有門檻的,但有三大門檻是值得重視:一是系統性思維方式;二是好的用戶體驗;三是供應鏈資源。
創業者不要把可穿戴設備做成了手機
王自如認為可穿戴設備的創業機會遠遠大于手機的機會,手機已成了紅海?纱┐髟O備的機會,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們對新事物的容忍度較高。建議可穿戴設備創業者不能做成大而全,最關鍵的因素是發揮可穿戴設備作為手機延展的功能,替換手機一些功能!爱敵墒謾C去做,絕對是錯的!倍,現階段的卡位非常重要,就跟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卡位一樣,要在消費者腦子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有市場。
熱門APP延伸周邊硬件
鄧海韜認為在中國,硬件創新不需要顛覆式的創新,像谷歌眼鏡那樣的硬件創新在中國可能難以普及。中國用戶能認可的更多是一些習以為常的硬件的微創新,如電視上的“盒子”;充電寶加上WIFI和分享功能成為新的智能終端;音響具備無線傳輸和藍牙功能等。
現在硬件升級唯一的機會是在移動互聯網app的基礎上做硬件。最近很火的美圖秀秀手機正好佐證這個觀點。如果唱吧推出唱吧麥克風,或者唱吧藍牙音響,相信也會賣得火熱。微信剛剛推出了微信藍牙耳機,肯定會火起來,原因是基于的軟件海量的用戶基礎。
傳統硬件行業培育“互聯網”大腦
科通芯城營銷副總裁劉宏蛟認為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硬件創新時代已經來臨,以前互聯網領域通過APP創新成為千萬富翁的奇跡越來越小,反之,通過硬件創新創業,或許也能再造蘋果神話。而迄今為止,可以欣喜的是,不僅僅是互聯網領域,投資圈,作為硬件創業的另一個主體領域——IC行業,也開始關注并吸收互聯網思維,通過科通芯城和3W這樣的跨界能夠擾動整個硬件創新,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