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全新概念的智能音箱:Echo,這款產品最大的亮點是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到傳統音箱中,從而賦予了音箱人工智能的屬性。這個被稱為“Alexa”的語音助手可以像你的朋友一樣與你交流,同時還能為你播放音樂、新聞、網購下單、Uber叫車、定外賣等等;可以這么說,Echo就是你的家庭私人助理。

國產智能音箱與亞馬遜Echo的差距
當然,Echo也可以為你播放音樂和有聲書,提供來自:Spotify、Pandora、iHeartRadio、Tunein、Amazon Music等多個音樂平臺的服務。Echo沒有屏幕,不需要按鍵操控,想聽什么只要告訴它就可以了,而且反應速度極快。這款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廣泛追捧,根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截止2016年4月,Echo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300萬臺。
然而,這么神奇的一款智能產品,卻遲遲未能進入中國市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筆者都覺得很可惜。直到上月底,筆者才有幸從一個朋友那里借到了這款產品,這也著實讓我興奮了一整天。但在隨后的連接、體驗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問題,由于Echo的多項服務還未開放中國市場,所以像購物、叫車、定外賣這些事情目前在中國還做不到,而且語音交互也僅限于英文;好在身邊有英語還不錯的同事幫我一起完成了與Echo的交互體驗,不然即便拿到手,也體會不到這款產品有多強大。
它就是人工智能的開始
據說Echo的造型設計靈感來源于《星際迷航》中的人工智能計算機,亞馬遜想打造的則是Echo這種以家庭為使用場景,以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持、以語音為交互方式的智能音箱。而從產品實物上手來看,Echo的造型也確實夠酷,尤其是頂部的一圈可以變換顏色的燈帶,不僅炫酷,還能準確識別語音指令的位置來源,這讓筆者瞬間想起了童年時代看過的經典科幻美劇《霹靂游俠》。

Echo讓人機對話不再冰冷
Echo支持WiFi和藍牙雙連模式,在連接方式上也和國內智能音箱一樣,都需要先下載APP,再通過APP將音箱與手機連接至同一WiFi網絡,連網成功后音箱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前面說過,Echo唯一的交互方式就是語音,用戶可以用“Alexa”、“Echo”、“Amazon”來喚醒語音助手,而在體驗一番后,筆者也切實感受到了Echo驚人的智能語音交互能力,最顯著的3個特點就是:1.反應神速;2.語義理解精準;3.學習能力強。
與國內絕大多數智能音箱不同,在Echo的語音助手喚醒詞到指令詞之間,完全不需要任何停頓,例如你可以一句話說完“Alexa,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Echo便會迅速回答你今天天氣如何,聲音也完全不像國產智能音箱那么機械化,整個過程就像和你的家人對話一樣自然。

Echo已成為智能家居的語音交互入口
Echo的另一大功能是對智能家居設備的控制(例如智能燈、空調、電視等),本來這個功能最初并沒有被Echo的研發人員們重視,畢竟人們的習慣還是使用手機來控制其他智能設備。但是,通過早期用戶對于該功能的反饋,亞馬遜卻發現用戶對于這項功能很感興趣,并且希望能夠通過Echo來控制更多的智能家居設備。接下來的進展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Echo如今已經初步成為控制其他智能家居設備的交互入口,并且在歐美地區的家庭普及不斷提高。
Echo能為你做的事還有很多,例如你在廚房做菜,它可以告訴你很多菜譜;一個人閑得無聊,它可以給你講個笑話;中午小息一會,讓它1小時后叫醒你;出門前,它可以告訴你實時路況,從而選擇開車還是地鐵等等。現在請你再靜下心來想一想,以上所描述的這一切,并不是由一個多么科幻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來完成的,相反,它只是一個看起來有點酷的智能音箱,始終待在那個地方等著你喚醒它,而這,也許就是人工智能的開始。
略顯尷尬的體驗
筆者在前文提到過,Echo支持多個音樂、電臺以及有聲讀物平臺的第三方服務。在歐美地區,用戶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服務,并且都是免費的。然而在中國,這些服務卻大部分都不能使用,例如流媒體音樂巨頭Spotify、Pandora,目前都還未開放中國市場;最后筆者發現只有個別電臺可以使用,并且內容還是以國內電臺為主,這就讓用戶非常尷尬了,以筆者來看,恐怕只有等到Echo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那天,我們才能使用這些第三方服務。
 
Echo目前在中國只有個別電臺服務可用
另一個比較令人尷尬的是音質,筆者甚至懷疑Echo在被制造出來時就沒有把音質作為主要賣點,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不論是在Echo的網上宣傳頁面,還是產品包裝的賣點上,都沒有太多關于音質部分的介紹,你能找到的只有基本單元配置(一個2.5英寸低音單元+一個2.0英寸高音單元)和宣稱的360°效果,僅此而已。
雖然音質這東西是較為主觀,但作為一個體驗過無數音箱、耳機產品的音頻編輯,筆者對音質的優劣自然有著較為客觀的評判標準。可以這么說,用Echo來聽歌音質很一般,所謂的360°音效更是沒聽出來。如果說亮點也就只有人聲比較醇厚飽滿,而這也再次證明了Echo的調音是以強調人聲和中頻為主,因為用戶可能每天都要和它交流,突出人聲表現是正確的選擇。

Echo的音質很一般
如果拿內容服務和音質來與國產同價位智能對比,Echo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但是這樣對比又有些不公平,畢竟Echo目前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功能和服務無法提供中國用戶使用。如果哪天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那么除了音質外,Echo強大的智能語音交互、內容服務和豐富的第三方應用,恐怕是任何一家國產智能音箱都無法企及的。
國產智能音箱緊隨其后
面對智能音箱在國外市場的火爆勢頭,國內音頻與智能硬件廠商從也在不斷尋求突破,這其中以京東智能、阿里智能為代表的兩大平臺發展較為迅速。京東智能旗下叮咚智能音箱是一款從產品設計、功能、語音交互體驗上,緊隨亞馬遜Echo的產品。特別是在語音識別上,搭載了訊飛語音技術的它有望達到與Echo相同的智能語音交互連貫性。
此外,在筆者今天6月參加的京東智能&靈隆科技開放平臺戰略發布會上,雙方宣布包括滴滴出行、百度地圖、京東到家、中通快遞、e袋洗等在內的多家第三方服務平臺,已經都與叮咚和京東智能達成戰略合作。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京旗下智能音箱產品,都將支持以上以及更多第三方服務。而這一切,也正是亞馬遜自2014年來一直努力做的事情。

叮咚智能音箱
 
國產智能音箱的語音交互體驗日趨成熟
筆者不是什么音頻行業的專家,但對于近幾年來的音頻行業動態一直保持著持續關注。從行業發展狀況來看,智能音箱必然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不僅傳統音頻廠商在努力,國內各大電商平臺、智能硬件廠商、數字音樂平臺,以及時下各大網絡服務平臺都在努力,將更多第三方服務植入到智能音箱中。
現在,京東智能和阿里智能兩大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平臺已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而從目前來看,京東已經領先了阿里一步,通過與科大訊飛、滴滴出行、百度地圖、中通快遞、e袋洗等眾多平臺的合作,以前我們只能通過手機操作來完成,但現在只需要你動動嘴對著音箱說出來就可以了。亞馬遜Echo率先打通了音箱與智能家居之間的交互通道,現在,國產智能音箱正在將這件事做的更好。
寫在最后:
就像筆者在前面所說的,未來,智能音箱將成為你的私人生活助理,照顧你的日常起居,幫你打理生活上的點滴;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能播放音樂。重要的是,這一切都不需要你再用手機來操作,動動嘴告訴它就可以幫你來完成。只是這一切對于國內用戶來說也許來的有點快,很多人對于智能音箱還沒有一個成形的概念,但這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好的產品自然會受到用戶的認可;2017年,智能音箱一定會走進更多中國消費者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