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烙鐵的工作原理。傳統電烙鐵是將鎳鉻發熱電阻絲纏在云母、陶瓷等耐熱絕緣材料上,熱后加電從而產生熱量,再將熱量傳遞給烙鐵頭。

通過電源線把交流電加到烙鐵芯的兩端,由于烙鐵芯屬于一種發熱電阻絲,故它可直接把電能轉換成熱能,再通過熱的傳導作用,把熱能傳導給烙鐵頭,加熱后可用來進行焊接。
電烙鐵控溫范圍是100℃~400℃,調溫標志標明低、中、高位,控溫精度標稱±5%,采用了熱電偶傳感器。控制電路采用了交流市電直接降壓、濾波、穩壓供電方案。
市電AC220V經R1降壓、D1半波整流、D2削波穩壓、C1濾波后作為比較器件IC的電源電壓及調溫設定電壓源。IC-A③腳為熱電偶檢測電壓輸入端(與溫度值對應);②腳為調溫設定電壓。在②、③腳兩端電壓比較后,由①腳輸出。
其中R5的作用是將輸入的很少一部分反饋至同相輸入端③腳,以使在小信號波動時輸出鎖定不變。當熱電偶檢到溫度偏低時;③腳電平相對②腳低,使輸出①腳也低。進而使IC-B放大器⑥腳相對于固定偏置的⑤腳偏低,使輸出⑦腳為高。由于IC-B⑤腳電壓是由AC220V經R6、R7分壓而得,因而,頻率、相位完全與AC220V相同。
與⑥腳直流比較后在⑦腳輸出交流電壓。該交流電壓經C2、D4、D3和D4反向并聯(作用同雙向二極管)觸發雙向可控硅,使相應的電壓加到烙鐵電熱絲上,以達到恒溫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