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技術的每次變革都能為價值鏈上的廠商帶來機遇,5G的到來亦是如此。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對于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組件制造商和軟件廠商等生態參與者而言,實現順利過渡至關重要,尤其是基帶廠商具有獨特優勢,可快速將業務從手機擴展到更廣泛的蜂窩連接設備,首先占據更多市場份額的廠商則擁有更多“話事權”,那么,現如今在全球5G基帶市場情況如何,“話事權”都握在誰手上...

Counterpoint近日發布了題為《5G開啟新一輪的移動網絡遷移,全球基帶廠商迎來新征程》的報告,不但詳細闡述了手機基帶/芯片廠商為迎接5G終端賽道重塑而催生的智能手機升級換代大潮,而且還在報告中提出,5G不僅“帶飛”了5G手機,還有一些容易被業界忽視的細分領域,也會因5G的規模商用而出現全新的市場機遇。
5G芯片:三足鼎立
對于5G創造的新賽道——5G手機,Counterpoint報告預測,2024年5G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11.6億臺,五年期CAGR(復合年增長率)為137%,占整體手機出貨量的70%。而工信部的最新數據則顯示,截止6月底,中國5G基站建設開通超過40萬座,197款5G終端拿到了入網許可,5G手機今年的出貨量已達8623萬部。僅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就有33%支持5G,領跑全球。

圖1:各廠商5G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從芯片供應商角度看,5G芯片更加復雜,門檻更高,目前獨立芯片供應商仍然呈現出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三駕馬車”并行的格局。隨著高通、聯發科和紫光展銳紛紛推出面向中端市場的5G解決方案,5G智能手機的平均價格將快速下滑。全球范圍內,蘋果、三星和華為將占據5G智能手機市場的前三位。而中興、realme、小米、阿爾卡特,以及運營商的5G品牌將通過搭載來自聯發科、紫光展銳的高性價比5G解決方案參與市場競爭,同時推動5G進一步向中低價格段滲透。
報告指出,高通擁有從SoC、基帶調制解調器到收發器、射頻前端(RFFE),再到天線的端到端產品組合,并同時支持 6GHz以下和mmWave頻段,無論是平臺的功能特性,還是商用機型數量,高通均領先于競爭對手,占據半數以上的5G市場份額。
作為跟隨者的聯發科也在積極布局5G,不斷壯大其5G天璣系列產品線。目前,聯發科已有天璣1000/1000plus、天璣800/820、天璣720等5G芯片上市。
紫光展銳繼2019年發布其首款2G/3G/4G/5G多模基帶芯片春藤V510之后,今年2月又推出了采用6nm EUV工藝的5G SoC平臺虎賁T7520,通過搭載5G超級上行技術,使其上行速度的提升多達60%,并將下行的峰值速率提高到3.25Gbps以上。這些特性使虎賁T7520作為主流5G智能手機平臺極具競爭力。
SoC廠商在技術部署中扮演的角色
在向5G過渡期間,SoC平臺在整個智能手機物料清單(BoM)中的成本占比短期內還會繼續增加,預計202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25%。另外,新工藝技術的采用、人工智能算力的提升將進一步推高SoC的成本。然而,隨著5G向中端市場的快速普及,SoC的價格將在未來幾年逐步下滑,但仍將在手機總成本中占據最大比例。從基本2G功能手機向3G/4G功能手機過渡也是如此。
由于三星和華為的SoC主要用于自有產品,多數手機廠商將依托來自高通、紫光展銳和聯發科的價格適中的解決方案競逐5G智能手機和4G功能手機市場。

圖2:各組件在手機BoM總成本中的占比(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SoC廠商競相推出端到端解決方案,包括應用處理器、GPU、基帶和完整的射頻前端系統。隨著蜂窩技術發展,需要支持更多的頻段、增強的載波聚合技術,以及更多的天線數量,而設計的不斷進化和金屬機身的采用進一步提升了產品設計的復雜性,也提高了成本。
在多數情況下,集成解決方案可帶來更好的設計效率和成本效益。高通、聯發科、三星和紫光展銳都能為2G/3G/4G手機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F階段,高通在5G方案的集成度、5G關鍵組件供應能力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聯發科、紫光展銳、三星和海思等廠商也在不斷提升各自的平臺能力。同時,為了應對愈加復雜的射頻需求,相關生態參與者正與SoC廠商合作,開發高集成度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各廠商合作對5G順利過渡至關重要。

圖3:SoC廠商不斷擴展其智能手機平臺(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物聯網:替代技術崛起
5G帶來了4G所不具備的一系列能力,支持需要超低延遲和高可靠性的各種應用場景,也被Counterpoint稱之為“智能手機之外的商機”,主要包括:
· 工程機械、工業機器人和醫療設備
· 隨著支持URLLC應用的5G SA網絡啟用,該細分市場將實現增長。預計2024年具有5G連接能力的工程機械、工業機器人和醫療設備將分別帶來約430億美元、4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的收入。
· 便攜式PC、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無人機和XR擴展現實
· 在2020年的國際消費電子技術展上,主要廠商紛紛展示了支持5G連網的筆記本電腦。這一細分市場預計將在2024年帶來約247億美元的收入。而5G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預計將在2024年分別帶來20億美元和80億美元的收入。隨著5G SA部署的深入,無人機和XR預計將在2024年分別帶來110億美元和70億美元的收入。
· 監控攝像頭、網關/CPE和熱點
· 監控攝像頭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而5G將推動UHD、AI和計算機視覺的普及。監控攝像頭預計將在2024年帶來140億美元的收入。而支持5G的網關/ CPE和熱點產品預計將在2024年分別帶來40億美元和230億美元的收入。

圖4:主要垂直領域的5G收入預測(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在報告中,Counterpoint認為蜂窩物聯網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預計將占全球蜂窩基帶市場收入的12%。2024年,連接LPWA(低功耗廣域網)移動網絡的設備銷量將超過2.745億部。該市場規模為47億美元,為基帶廠商將業務擴展到手機之外的市場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過去蜂窩物聯網主要依靠2G網絡承載,典型的運營商是中國移動,至今仍有數億基于2G網絡的物聯網連接在運行。5G的到來,意味著2G和3G逐步淘汰,那么基于2G和3G的物聯網連接,也必須切換到新的網絡上。
新的物聯網協議包括了NB-IoT、Cat.1等標準,2020年5月,工信部明確發文,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Cat.1)/5G網絡遷移。報告指出,NB-IoT在設備續航時間、芯片成本、網絡容量和覆蓋范圍方面具有優勢,預計未來三年部署的連接將超過5億個。而隨著運營商陸續關閉現有的3G/2G站點,低速LTE尤其是LTE Cat.1作為替代技術,可用于實現語音和數據服務從2G、3G網絡向4G的遷移,正發展為新的行業熱點。
幾大手機芯片廠商同時也是主要的物聯網芯片提供商,包括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海思等。此外還有一些定位物聯網芯片的新勢力,例如芯翼信息、移芯通信等。高通通信模組無疑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不少模組廠商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選擇。在國內市場,國產芯憑借低成本、高性能,正在成為模組廠商的第一選擇。
報告重點提到了紫光展銳的三款芯片,一是NB-IoT單模芯片春藤8908A,非常適合通信頻次低、傳輸數據少的應用;二是NB-IoT/GSM雙模芯片春藤8909B,可配合網絡升級實現從2G到NB-IoT的平穩過渡。此外LTE Cat.1芯片8910,有望填補NB-IoT和高速LTE之間的市場空白,應用前景廣闊。
4G功能機:年銷量將超2億部
報告還重點提到了一個細分市場——4G功能機。在中國,4G智能手機非常普及,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全球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呈現較大差異,例如非洲、南亞、拉丁美洲等區域,貧困與互聯網滲透率、識字率、供電和貧困人口等因素相關聯,阻礙智能手機的普及,2G功能手機使用仍相當普遍。
目前全球已有20多家運營商關停了2G網絡,不少運營商正在或計劃關停3G網絡。報告指出,4G功能手機提供了這樣一個選擇:支持4G網絡,提供基于定制操作系統的增強型功能,能夠低成本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實際上,各個地區的4G功能手機出貨量正在增長,Reliance在印度推出的Jio Phon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未來4G功能手機還會為生態系統廠商帶來可觀的銷量和收入。到2024年,印度都將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手機市場,其次是孟加拉國和尼日利亞。諾基亞功能手機復興、itel和Tecno等品牌在非洲穩定增長,以及Jio Phone等功能更強大的功能手機在印度熱銷,為功能手機市場提供了持續的動力!盋ounterpoint指出。
Counterpoint表示,功能手機的主要支持者是紫光展銳。紫光展銳2019年在印度發布針對4G功能手機推的虎賁T117解決方案,實現了成本、性能和功耗之間的平衡,是理想的4G功能手機平臺,因而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占到60%份額。基于蓬勃增長的態勢,Counterpoint預計4G功能手機在2020年銷量將超過2億部。

圖5:4G功能
手機的累計出貨量(百萬部)和平均售價(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從報告可以看出,5G不僅創造了全新的5G手機賽道,并使得2G/3G和4G此消彼長,4G功能機成為替代2G功能手機的重要選擇,而基于4G 的NB-IoT、Cat 1技術完美承接了傳統基于2G的物聯網業務。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呈現強者恒強的特征,在不同領域各擅勝場,在5G時代依然是主要的手機和物聯網終端芯片提供者,將把握5G手機和兩大細分市場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