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作為中國芯近期被關注最多的公司之一,三番五次被美國打壓。不過最近中芯國際持續加大投入,聯合亦莊國際投資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500億元建廠,振奮了行業的決心。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日前中芯國際正式成立了中芯京城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這個企業就是12月4日中芯國際公告的50億美金投資的公司。

當時的公告稱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將共同成立合資企業,注冊資本50億美元,準備投資76億美元,大概折合500億人民幣巨額資金生產12寸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信息顯示,中芯京城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12月7日,法定代表人為姜鐳,注冊資本為500000萬(50億)美元。股東方面,第一大股東為中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4.51%;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24.49%。
營業范圍主要涉及制造12英寸集成電路圓片、集成電路封裝系列,技術檢測,與集成電路有關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設計服務;銷售自產產品等。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于2019年10月注冊成立,透過股權投資,主要投資于集成電路產業的價值鏈,其中以集成電路芯片生產、芯片設計、封裝測試以及設備及材料為主。
亦莊國投創立于2009年2月,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審計局全資附屬公司。作為一家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而成立的國有投資公司,亦莊國投可提供創新金融服務以滿足當地企業發展需要。
中芯國際表示,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后所深知、全悉及確信,基于本公告披露的理由及除亦莊國投于中芯北方的5.75%股權外,除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外,亦莊國投和其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于本公司和本公司關聯(連)人士的第三方。
科創板日報報道稱,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已進入小量試產。去年11月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經啟動了14nm FinFET工藝芯片的量產,且計劃2019年年底前進行12nm FinFET的風險試產。12nm工藝相比14nm晶體管尺寸進一步縮微,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錯誤率降低20%。
前不久,中芯國際被美國盯上。12月4日,美國國防部官網公示,依據修訂的《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第1237條的法定要求,正式將中芯國際(SMIC)、中國建設科技集團(CCTC)、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CIECC)、中海油(CNOOC)四家中國企業加入“與軍事活動有聯系”的企業清單。
消息發出后,中芯國際立即在其公眾號內回應表示,被列入該名單對公司沒有重大影響,并重申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
在互動平臺上,中芯國際也表示目前公司正常運營,公司和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等進行了積極交流與溝通。公司客戶需求強勁,訂單飽滿,第三季度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展望2020年全年,公司的收入目標上修為24%至26%的年增長。全年毛利率目標高于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