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源路徑管理(Power Path)
使用非電源路徑架構時,系統輸入和電池電極連接到相同的充電器輸出節點(如下圖所示),這種架構有很多局限,如果電池深度放電或者有缺陷,那么即使連接外部電源,也可能無法啟動系統,即無法優先給負載供電。在系統啟動之前,電池需要充電到一定的電壓水平。另一個問題是充電器只能檢測到流入電池和系統的總電流,因此充電器很難判斷出電池是否充滿。

選擇帶有電源路徑管理架構功能(下圖所示)的芯片就能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在選擇此架構情況下,當輸入電源沒有接入時,電池只接給負載供電,當有輸入電源時,系統母線電壓由充電芯片內部的DC/DC調節,同時給電池充電,并且系統負載具有更高的供電優先級,充電芯片會根據輸入電源的能力和系統負載需求優先給系統供電,剩余的功率給電池供電。當負載需求超過輸入電源的能力時,這就得了解充電芯片的另外一個功能DPPM。

2.動態電源路徑管理(DPPM)
這個功能用來監控系統母線的輸出電壓,當總的負載需求超過輸入電源的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時,系統母線的電壓會下跌,當輸出下降到一個預設值時,充電芯片會減小充電電流,將一部分充電電流分配給此時的負載使用,從而穩定母線電壓不再下跌。如果在充電電流減小到零之后,輸入電源仍然不能滿足系統負載需求,那么系統母線電壓將會繼續下降直到低于電池電壓,此時電池將會給系統負載供電,用以補償輸入電源不足部分。
3.輸入電壓動態電源管理(VIN_DPPM)
在某些情況下,輸入電源的功率不足(過載)以滿足設備的需求時,會導致輸入電壓拉低到欠壓鎖定閾值(UVLO)以下,此時充電芯片會關閉并停止充電,隨后輸入電源因為充電關閉而恢復,其電壓重新回到設定值,此時又會重新使能充電芯片,并開始充電。但輸入電壓會再次因為過載而拉低,這種不良情況被稱為“打嗝模式”(如下圖所示)
VIN_DPPM功能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因為他可以連續監測充電器的輸入電壓,如果輸入電壓低于設定閾值,充電芯片會減小充電電流,從而防止輸入電壓被拉低。

4.運輸模式(Shipping Mode)
運輸模式通常是設備的最低靜態電流狀態,為了最大限度的延長貯藏壽命,制造商在鏟平出廠前就已經啟用了這種狀態,使得消費者在獲得產品時電池電量不會耗盡,運輸模式實質上是斷開了電池的連接,減小電池電量流失,當消費者第一次打開產品時,會激活電池。
5.輸入電流優化ICO
ICO是TI特有的輸入電流優化算法,此算法可自動檢測輸入功率的最大電容以優化電源,同時保持系統和充電電流的一致性,以確保利用最大輸入功率。
6.輸入過壓保護(Input OVP)
如果充電芯片的輸入電壓超過規定的電壓,則會觸發保護,此時會立即失能充電芯片。
7.輸入電流限制(IINDPM)
限制輸入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