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EEVIA第十屆年度中國硬科技媒體論壇暨2022產業鏈研創趨勢展望研討會中,ADI中國產品事業部高級市場應用經理何源以《從數據準確性和算法有效性入手,迎接新一代可穿戴技術大趨勢》為主題分享了ADI在可穿戴領域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何源表示,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來看,可穿戴耳機和十幾年前的手機市場很像,品牌市場占領主力。從近兩個季度看,可穿戴耳機的四大消費地區: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的市場主力正在往亞洲、東亞轉移,歐美相對來說市場已經趨近飽和。

VR設備市場方興未艾,在2020年之前,VR市場很平,沒有什么大的波瀾,未來五年,VR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可達40%以上。當前,VR的中高端市場還遠未成熟,不像電影里《頭號玩家》那么酷,很多問題沒有解決。3000元以內的低端產品是市場主力,主要應用場景是游戲、娛樂、社交還有元宇宙。

AR設備不在娛樂,主要還是行業應用,尚處于初期階段。比如工業上的培訓、工業維護、遠程指導在現場作業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AR設備去做很多操作。
AR/VR設備的發展對算力和功耗的要求很高,主芯片制程都在5nm甚至以下。目前,AR/VR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美,以及韓國三星和日本的索尼。
智能手表行業是近幾年少有的在消費類市場上持續保持穩步上升的。從2020年到2022年,總出貨量呈兩位數增長,品牌占比也有所增長。中國智能手表市場份額占28%,位居榜首,歐、美在下降,印度在上升。從中可以看出國人對智能手表包括對健康的領域關注程度很高。

貝索斯曾經說過一句話:很多人關注的是未來十年什么會變化,他們去追變化的東西,但是他更多問自己的是未來十年什么不變。從可穿戴產品來看,人類自身對于健康的追求是不變的。除了運動追蹤,現在的手表可以測心率、血氧飽和率,甚至初級的情緒、壓力、健康狀態,以及測體脂率等等。包括人類五大健康指標:心率、血氧、血壓、呼吸、體溫,這些未來都會被可穿戴產品攻克。

在醫院里心電儀檢測的環境是很理想的,而可穿戴產品領域對電子設備的要求比醫院還要高。如手表戴得是否牢固,周圍環境是否有很多電磁干擾等等,這些對可穿戴設備都是不利的。自1965年ADI成立以來,一直都在專注于混合信號處理等技術,在數據轉換、模擬/數字信號處理上都有很深厚的積淀,使得ADI芯片和方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從系統層面解決這些問題。
ADI的傳感器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光路部分。通過血管收縮膨脹產生的變化,對反射光采集信息做出判斷,可用于采集心率信息。這個部分極具難度,因為每個人胖瘦不同,手表佩戴的松緊不同,膚色不同,包括體毛、紋身、傷疤等因素都能影響采集精準度。ADI在模擬領域深耕近60年,能提供極高的信噪比,保證信號質量和可測覆蓋度。在不同情況下,比如漏光、環境光的干擾、動態光的偽像,ADI也可以提供一整套方案進行動態干擾抑制,可適配更多的環境、測試狀態。此外,ADI還提供穩定的算法,自適應的算法,以及應用機器學習的理論。

電極部分也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在寒冷的冬季,皮膚比較干燥,大齡用戶皮膚比較松弛等,這些情況下其實測不到結果。ADI能夠提供可靠、穩定、成熟的專業級架構技術和獨有的專利技術,可保證阻抗的測量精度,適配更多應用場景,對復雜的外部變量幾乎免疫,適用于心電測量、體脂測量。

在理想的實驗室情況下,阻抗數據把控會有很好的表現,但這些根本就不值得參考,因為它不代表真實情況。實際上手后,每個人接觸的狀態不一樣,由于用戶的操作帶來的誤差會很大,而且是大概率會發生的。利用ADI的獨有專利架構,就可以把誤差去到非常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