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昌華嘉中國科技事業部科學儀器部總經理林波(Cathleen Lin) 分享了行業觀點,探討了電池材料顆粒大小和形狀如何影響電池性能,并將如何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現如今,電動汽車(EV)產業不僅僅是交通運輸,更是改變我們未來的力量。引入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進能源革命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隨著全球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持續增長,對能夠提供更長續航里程、更快充電速度和更高可持續性的先進電池技術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在這一切創新的背后,電池材料的微觀結構,動力學決定其優質的性能,對電池的綜合性能有復雜的影響,也直接影響到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準確和全面理解鋰電池材料的構效關系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檢測技術。電池材料顆粒大小和形狀的分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將直接塑造EV和更廣泛的能源格局的未來。
電池材料顆粒大小和形狀:一場顛覆性的變革
電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核心材料的特性,尤其是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材料。在眾多影響電池性能的因素中,電池材料的顆粒大小和形狀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提升能量密度
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關鍵方面是最大化能量密度。電池材料內部的較小顆粒提供了更大的電化學反應表面積。這轉化為增加的能量存儲能力,使得電動汽車能夠在單次充電中行駛更長的距離。通過精確控制顆粒大小,研究人員正在推動能量密度的極限,這是電動汽車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
優化電極性能
顆粒形狀在決定電極材料的填充密度和孔隙度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良好定義的顆粒形狀會促進高效的填充,減少內部電阻并提高電子在電池內部的流動性。這導致了更快的充電-放電速率和卓越的整體性能,使得電動汽車在加速和續航方面更具競爭。
另外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鋰電池負極材料在鋰電池中起儲存和釋放能量的作用,主要影響鋰電池的首次效率、循環性能等。
鋰電池負極材料由碳系或非碳系材料等負極活性物質,碳系材料可以分為石墨、硬碳、軟碳和石墨烯等負極材料,需要對負極材料測試元素含量特別是碳元素含量來進行質量控制。
改善電解液和隔膜
顆粒特性也影響到電解液和隔膜。微調電解液中顆粒的大小和形狀可以提升離子傳導性,直接影響電池的充電-放電效率。此外,設計具有受控孔徑的隔膜可以提高安全性并延長電池壽命。
優化電池漿料穩定性
鋰電池漿料主要由活性物質、導電劑、粘結劑及溶劑等組成,其分散相由不同粒徑、形貌、密度的顆粒組成。
對應的分散介質分為油性溶劑NMP(常作為正極漿料溶劑)和水性溶劑去離子水(常作為負極漿料溶劑)。在鋰電池極片制備過程中,制漿工藝作為最前端工序,其獲得的漿料質量及工藝穩定性對整個生產工藝將產生重大影響。
電池漿料的許多成分 - 電極材料、石墨、聚合物粘合劑和溶劑 -它們相互連接的結構對于電極涂層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 zeta 電位。 漿料中顆粒的 zeta 電位決定了這些顆粒是否易于聚集。
電池安全性能以及缺陷檢測
在不破壞樣品的情況下,通過斷層掃描方式,看清楚樣品和本體材料內部的 三維立體微觀結構特征。 針對各類型電池,可無損觀測內部結構,包括電極纏繞情況,多次充放電后的內部結構變化,穿刺試驗后 的內部結構損傷,夾雜物分布等各類缺陷分析。
充分了解對電池安全性能的影響,通過缺陷檢測提升電池安全性能。
先進分析儀器的作用
在尋求卓越的電動汽車電池時,先進的分析儀器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靜態光衍射(激光粒度儀),動態光散射(納米粒度儀),多重光散射(穩定性分析儀),ZETA電位儀,容量法氣體吸附(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光學座滴法(接觸角測量儀),X射線熒光(XRF),高溫燃燒法有機元素分析儀(OEA)等材料表征技術為顆粒大小、形狀和分布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通過利用這些尖端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電池材料,從而做出基于數據的決策,加速EV電池材料的創新。
結論:
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分析電池材料顆粒大小和形狀正逐漸成為創新的關鍵推動因素。通過利用先進的分析儀器,深入了解顆粒特性,研究人員正在改變EV電池的發展格局。在大昌華嘉科學儀器,我們自豪地成為這一變革旅程的一部分,助力明天的電動汽車,并為我們的星球推動可持續進步。我們共同為子孫后代打造一個更加明亮、綠色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