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及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及其他可穿戴設備的增長規模不斷加大。前不久,在全球首款4G全網通智能運動手表FERACE3發布會上,Ferace品牌創始人魏運劍表示,當前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產業正在從1.0向2.0升級邁進,整個產業鏈將會進行洗牌調整,脫離手機獨立使用已成為可穿戴設備2.0時代的重要發展趨勢。
可穿戴設備發展迅猛
如今,隨著全民健身概念不斷向上發芽、向下生根,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享受健身樂趣、擁抱健身熱潮。而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和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及其他健康類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駛上快車道。

在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時,蘋果CEO庫克表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的銷售額比第一季度呈現上升趨勢,雖然并未公布數量,但仍給智能手表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同時國內智能手表的格局也在發生著蛻變。京東集團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認為,在可穿戴設備的發展中,智能手表的市場前景最為看好。智能手表銷量增長趨勢超過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線上銷售占比優勢明顯,可通話智能手表增長前景更為廣闊。
IDC數據顯示,2016年智能可穿戴設備全年的全球出貨量達到1.024億部,而在2015年出貨量還只有7810萬部。此外相關數據也顯示,在未來五年內,僅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3億元,毋庸置疑,可穿戴設備產業2.0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面臨“成長中的煩惱”
不過,目前市場上不少可穿戴設備也面臨著“成長中的煩惱”——多數智能手環和非通話型智能手表不能脫離手機獨立使用,使用場景非專業化,成為其保持增速的一大掣肘。
據了解,從2012年谷歌眼鏡打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大門到2015年的整體市場爆發再到今年的遇冷,可穿戴設備市場在幾年內經歷了市場滑鐵盧,甚至在2017年CES取消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專屬展區,隨之而來的是“雞肋”的代名詞。IDC的一組數據顯示,造成智能可穿戴設備遇冷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好奇心下降,從而致使數家廠商出貨量降低,究其原因,其實與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單一和實際應用價值不高有關。
愛立信消費行為實驗室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3的使用者在購買幾周內便將設備晾在一邊,原因大體分為受限制的使用功能、并非為獨立使用的產品、沒有內置聯網功能等。此外,在極少數的可通話型手表中,續航、功能性仍有待完善,整體消費體驗需要提升。從目前的趨勢看,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增速整體放緩,但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并不意味著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方向錯誤,而是因為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愈加成熟。因此智能可穿戴的技術戰將成為未來市場博弈的主流。
向2.0時代邁進
業內不少專家表示,消費者興趣降低的核心原因是產品沒有吸引力,而產品的核心則是技術。目前市場上換湯不換藥的產品無非是讓消費者在品牌和價格之間進行抉擇,但忽略了真正能吸引消費者的是產品本身這個問題。
隨著可穿戴設備產業從1.0邁進2.0時代,脫離手機獨立使用和場景化已經成為兩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其一,用戶的消費理念越來越成熟,對于可穿戴設備的定位已經不再是“手機的附屬品”,而是希望可穿戴設備具有獨立通信模塊,能夠獨立于手機等其他設備使用。其二,場景化需求突顯,比如說做運動健康的可穿戴設備,圍繞運動場景——跑步、登山、自行車、游泳,不同的運動場景采集不同的數據,對運動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告訴用戶自己的運動是否有效、下次應該怎樣改進。
基于這一趨勢,近期發布的一些新產品開始在脫離手機獨立使用上做文章,并在降低功耗、增強應用場景等方面更為注重,讓消費者得到更豐富也更實用的操作體驗。專家表示,不斷擴大的運動人群催生了日漸龐大的智能可穿戴產品市場,在智能可穿戴2.0時代,細分市場正成為最大的熱點,目前品類細分市場下手環和手表變成了主角,因為銷量前五的公司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主打產品都是智能手環或是智能手表。因此,在可穿戴設備“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角逐中,企業能否分得更多的蛋糕,關鍵除了要有顛覆性的創新,更要切中市場需求的“痛點”,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創新,才能真正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