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的傳輸線或者PCB的印制線存在RF電流(射頻電流),電流流到負載后返回源頭,這樣就形成了閉合電流環路,也就產生磁場,從而也就產生輻射電場。因為PCB印制線與電流路徑存在一定的物理距離,磁通耦合不能達到100%,未被耦合的RF電流就是引起電磁干擾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PCB的設計與生產過程中,應該如何避免與控制EMI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在器件的選擇上,在保證電路性能的前提下,應盡量使用低速芯片,采用合適的驅動接收電路。因為EMI的輻射強度如果高于30MHz,電路板上的布線可能成為發射天線,從而喪失正常的功能。器件的速率降低,EMI也會相應減小。

其次,可以增加地線層數量,將信號層緊鄰地平面層可以減少EMI輻射。電源層和地線層緊鄰耦合,可降低電源阻抗,從而降低EMI。
第三,合理的布局可控制EMI,主要注意:模擬電路應與數字電路隔開,時鐘線遠離敏感電路,大電流、大功耗電路避免布置在中心區域,多電源器件要跨在電源分割區域邊界布置。

第四,在布線時,需要注意:對高速信號線進行阻抗控制;按照不同信號的敏感程度,將其與干擾源、敏感系統等分離;了解每一關鍵信號的流向,對于關鍵信號要靠近回流路徑布線,確保其環路面積最小。